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感冒有寒热,药物分温凉
时间:2025-08-27 11:03:16
寒冬腊月,办公室里的咳嗽声此起彼伏。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同事得了"同款感冒",她喝姜汤捂汗就好了,你跟着喝却越喝越严重?这背后藏着中医的核心智慧:感冒分寒热,用药需温凉。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明确指出,感冒需辨证施治。就像给锁配钥匙,寒邪入侵要用温热药"散寒",热邪作祟则需寒凉药"清热"。不分寒热盲目用药,轻则耽误病情,重则引发并发症,尤其老人、孩子和孕产妇更需注意。
感冒的寒热辨证
风寒感冒的辨识要点
风寒感冒多因受凉而起,典型表现为:
恶寒重、发热轻:明显怕冷,体温多为低热
无汗:寒邪使毛孔紧闭,阻碍汗液排出
清涕白痰:鼻涕像清水,痰液白色稀薄
舌苔薄白:舌头颜色偏淡,舌苔薄白湿润
简单判断:受凉后流清涕、浑身发冷,喝热饮会感觉舒服。
风热感冒的辨识要点
风热感冒常因受热或温差大引起,特点是:
发热重、微恶风:体温常达38℃以上,怕冷感不明显
咽喉肿痛:吞咽时痛感加重,可能声音嘶哑
黄涕黄痰:鼻涕和痰液呈黄色且黏稠
口渴喜冷饮:总想喝冰水缓解燥热
症状维度 | 风寒感冒 | 风热感冒 |
怕冷发热 | 怕冷明显,发热较轻 | 发热明显,怕冷轻微 |
鼻涕痰液 | 清涕、白痰稀薄 | 黄涕、黄痰黏稠 |
咽喉状态 | 咽喉痒,无明显肿痛 | 咽喉红肿疼痛 |
出汗情况 | 无汗 | 有汗但热不退 |
温凉药物的应用
风寒感冒用药
遵循"辛温解表"原则,常用药物:
感冒清热颗粒:适合风寒感冒初期,缓解头痛发热
通宣理肺丸:适用于风寒咳嗽,宣肺止咳
生姜红糖水:生姜3片+红糖适量,煮10分钟趁热喝
风热感冒用药
遵循"辛凉解表"原则,常用药物:
银翘解毒片: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咽痛
连花清瘟胶囊:适用于热毒袭肺,缓解高热咳嗽
金银花茶:金银花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孕妇
禁用含麻黄、桃仁等活血成分的药物(如感冒软胶囊)
推荐食疗方:葱白生姜饮(大葱两根+生姜15g,煮水500ml)
儿童
用药剂量减半,避免含伪麻黄碱成分
风热感冒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
老人
气虚感冒(乏力、易出汗)用参苏丸
监测肝肾功能,避免长期用感通片等伤肝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核心提醒:切勿凭经验自行用药,最佳方案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药物。
用药误区与安全警示
误区一:寒热不分,药不对症
风寒感冒用双黄连口服液等寒凉药,会导致寒邪滞留体内;风热感冒用姜汤,则会"火上浇油"加重症状。
误区二:重复用药
多种感冒药叠加可能导致成分过量中毒。例如:
同时服用感冒灵和维C银翘片 →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伤肝
使用含马来酸氯苯那敏成分药物 → 可能导致嗜睡危险
误区三:滥用抗生素
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反而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只有出现咳黄脓痰、咽部脓苔时才需用抗生素。
生活调理与预防
食疗方推荐
风寒感冒: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15分钟)
风热感冒: 金银花薄荷茶(金银花10克+薄荷5克冲泡)
通用: 多喝温水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
非药物疗法
穴位按摩:
风寒按风池穴(后颈两侧凹陷处)
风热按合谷穴(手背虎口处)
足浴: 风寒用生姜艾叶水泡脚,风热用菊花桑叶水
预防措施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流感季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晨起盐水漱口:温水+半茶匙盐,清洁咽喉黏膜
结语
感冒虽小,用药需慎。记住核心原则:寒用温药、热用凉药。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驱散寒邪,风热感冒则需辛凉解表清除热象!用药前对照症状表辨证,特殊人群务必咨询医师。
配合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才能真正做到"扶正祛邪"。若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请立即就医!愿我们都能辨清寒热、用好药物,让身体平稳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