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华支睾吸虫病
时间:2024-12-06 16:22:12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是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成虫寄居引起,因其主要寄生在肝内胆管,故俗称为肝吸虫病。本病流行于印度、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在我国,广东及台湾为主要流行区,但北方各省也有流行区或散发的报告。根据1975年湖北江陵西汉古尸及1994年荆门战国古尸研究,在死者肠内容物内均发现本虫虫卵,说明本病在我国存在至少已有2300多年历史。
病因及感染途径
含有成熟毛蚴的虫卵随人或狗、猫和猪等终宿主的粪便入水后,可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在其消化道内,虫卵内的毛蚴顶开卵盖脱壳而出,并逐渐发育为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在水中游动,遇到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淡水虾时,在其体内,尤其是肌肉内发育为囊蚴。
当人或动物食入未经煮熟的含活囊蚴的鱼或虾后,囊蚴经胃肠消化酶及胆汁的作用,在十二指肠内脱囊而发育成童虫。童虫经总胆管至肝内胆管寄生并发育为成虫。从食入囊蚴至粪便中出现虫卵约需1个月。
病变及合并症
被成虫寄生的肝内胆管,其病变程度因感染轻重而异,轻者感染虫数十余条至数十条,无明显肉眼病变。重度感染常达数千条以上,充满肝内、外胆管,在胆总管、胆囊及胰导管内也可见到。病变的发生除与虫体的机械性阻塞及代谢或崩解产物的化学刺激有关外,虫体产生的抗原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也起一定作用。
1.肝 肉眼观,肝轻度肿大,尤以左叶为著,严重时在左叶被膜下即可见到因成虫机械阻塞而扩张的胆管分支,可能因左叶胆管较平直,易被童虫侵入之故。切面见肝内大、中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和管壁增厚,胆管的直径可达3~6mm,壁可厚达0.5~3mm(图19-12)。胆管腔内充满胆汁,并含有数目不等的成虫。华支睾吸虫前端较细,后端钝圆,形似葵瓜子,虫体长约10~25mm,宽约3~5mm,柔软而半透明。在有大量虫体寄生的病例,解剖时轻压肝脏,即可见成虫由各胆管中鱼贯而出。镜下,根据感染虫数和感染持续时间的不同,病变可轻重不等。肝内胆管扩和,胆管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严重者上皮向管腔内呈乳头状增生,并可在粘膜下见多量的增生腺体,形成腺瘤样结构(图19-13)。上皮细胞还常发生杯状细胞化生而分泌大量粘液。管壁有不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慢性病例则伴有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病例汇管区的结缔组织也呈轻度增生,伴有上述炎性细胞浸润。在急性反应时汇管区的小胆管周围也可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肝实质细胞一般无明显改变。
成虫在肝内胆管寄生,使胆管内胆汁淤积,容易发生继发感染。死亡的虫体、虫卵和脱落的胆管上皮还可以成为胆石的核心,促进胆石形成。
关于华支睾吸虫感染与肝癌(胆管上皮癌)的关系,我国病理学者侯宝璋、秦光煜等曾分别对人体或自然感染的动物(家猫及家犬)进行了观察研究,证实在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致的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的基础上,可以发生癌变,在人工感染的家猫实验中也得到证实。至于致癌因素是成虫在胆管内蠕动的机械性刺激或虫体代谢产物和胆汁成分的化学刺激,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2.胆囊 成虫也可在胆囊内寄生(约占9%),镜下可见胆囊壁有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而上皮细胞增生多不明显。
3.胰腺 成虫也可在胰腺导管内寄生(占6%~37.5%)引起病变,可能是成虫随胆汁进入胰管,也可能是童虫进入胰管内发育为成虫所致。肉眼观,胰管扩张、增厚。镜下,可见胰管上皮增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鳞状化生(可达95%)。鳞状化生的程度往往与感染的虫数有关。胰腺实质一般无明显改变,但有报告谓可诱发急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