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生育友好医院建设指南(2025—2030年)》

时间:2025-08-27 17:52:34

一、政策定位  

2024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降至 1.05,为历史新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医保局于 2025 年 3 月发布本指南,明确用 5 年时间把二三级公立医院产科全部建成“生育友好医院”,通过硬件升级、流程再造、支付改革、文化重塑,降低孕产妇焦虑,提升分娩体验。

二、总体目标  

2025 年底:50%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产科达标;  

2027 年底:80% 达标;  

2030 年底:100% 达标,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生育友好标准”。

三、六大核心指标(硬性指标)  

1. 病房环境  

    单人间比例 ≥40%,双人间 ≥50%,三人间 ≤10%;  

   每间病房配备独立卫浴、婴儿床、陪护沙发、冰箱、微波炉。  

2. 产房配置  

   100% 设置 24 小时 LDR(Labor-Delivery-Recovery)一体化产房;  

    每万分娩量配备 1 间水中分娩室、1 间紧急手术室。  

3. 人员标准  

    助产士:床位比 ≥1:6;  

    新生儿科医师:常驻产房,随叫随到 ≤5 分钟。  

4. 无痛分娩  

   椎管内镇痛率 ≥60%,镇痛等待时间 ≤30 分钟;  

    建立“分娩镇痛快速通道”,麻醉医师 24 h 值班。  

5. 费用友好  

    单人间自费 ≤500 元/日,双人间 ≤300 元/日;  

    新生儿“先诊疗后付费”,出生 72 h 内所有检查、疫苗零押金。  

6. 智慧服务  

    产检预约、床位、麻醉、病历全部掌上办;  

   产后 42 天随访线上完成率 ≥80%。

四、财政与投资机制  

1. 中央基建投资:每新增 1 张产科床位补贴 8 万元;  

2. 省级财政:按床位 1:1 配套;  

3. 专项债:允许地方发行“生育友好医院专项债”,期限 10 年,利率下浮 20 个基点;  

4. 社会资本:鼓励保险资金、公益基金以 PPP 模式参与产房改造。

五、医保与价格改革  

1. 无痛分娩打包支付:医保按病种付费 2600 元/例(含麻醉、材料、监护),超出部分由医院自负;  

2. 家庭化产房加收费用纳入医保乙类,个人自付 20%;  

3. 新生儿疾病筛查“一站式”报销,凭出生医学证明自动触发医保结算。

六、人才与培训  

1. 国家层面:  

   设立“生育友好助产士”执业类别,考试合格直接注册;  

   每年培训 1 万名 LDR 产房护士,中央财政按 5000 元/人补贴。  

2. 医院层面:  

   产科医师每 2 年必须完成 40 学时人文关怀课程;  

    将“患者分娩体验”纳入医师职称晋升量化指标(占 10%)。

七、建设路径  

2025 年 Q2:发布《生育友好医院评价标准(试行)》及评分细则;  

2025 年 Q3: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先行试点 200 家医院;  

2026 年:全国推开,建立“红黄绿”进度榜,国家卫健委官网月度公布;  

2027 年:开展第三方评估,对未达标医院亮黄牌,限期 6 个月整改;  

2030 年:全面验收,发布《中国生育友好医院白皮书》。

八、信息化支撑  

1. 全国统一的“生育友好云”:产检、分娩、产后随访数据实时汇聚,孕妇凭二维码跨院共享;  

2. AI 预警:对高危孕妇自动推送风险提醒至产科、麻醉、新生儿科;  

3. 区块链存证:产房视频、病历、费用全程上链,防篡改,便于纠纷溯源。

九、社会与文化营造  

“爸爸陪产假”延长至 15 天,并提供线上陪产课程;  

 医院设立“母乳喂养室”“家庭厨房”,鼓励家属陪产;  

 主流媒体开设“温暖产房”专栏,每月报道优秀案例。

十、风险防控与退出机制  

质量底线: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若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立即取消“生育友好医院”称号并公开通报;  

对收费超标、虚假宣传纳入信用黑名单,三年内禁止申报财政补贴。

十一、预期成效  

到 2030 年:  

全国产科床位增至 35 万张,LDR 产房覆盖率达 100%;  

无痛分娩率由 2024 年的 53% 提升至 80%;  

分娩满意度(第三方调查)≥90%;  

 估算每年可多留住 50 万潜在生育家庭,直接带动相关消费 30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