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罕见病例报告撰写与伦理规范
时间:2025-07-16 17:47:42
从临床异常到科研线索的转化
本例患者为35岁男性,主诉反复发热、咳嗽、乏力,体温峰值达39.5℃,病程呈现“体温过山车”特征。入院后初步排查显示,患者无典型细菌感染指标升高(如C反应蛋白轻度上升),胸片未见肺浸润阴影,但血管纹理增强,需警惕非典型病原体或罕见病可能。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从常见病“迷雾”中识别异常信号:例如,患者虽存在发热、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但缺乏肌肉酸痛、腹泻等典型流感伴随表现,需结合病程反复性(类似网页3中长达19个月的发热案例)及影像学特征展开鉴别诊断。
伦理审查的三重防火墙
撰写医学案例报告前,需率先通过伦理审查的“三重关卡”。第一重是机构伦理委员会的审批,确保研究不侵犯患者隐私权;第二重是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本例需特别说明患者数据可能用于学术发表,并隐去可识别身份的信息(如居住地、职业);第三重是数据脱敏处理,例如将患者入院时间调整为模糊时间段,检验数值保留范围而非精确值。中国罕见病联盟指出,86种罕见病的诊疗指南已将伦理规范纳入核心框架,这为病例报告的科学性与合规性提供了双重保障。
罕见病例写作框架的黄金三角
10病例描写的精准颗粒度
以“显微镜式观察”呈现细节:例如描述患者发热曲线时,可比喻为“每日午后体温如潮汐规律性攀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指标变化(如激素停用与体温反弹的关联性)。需避免流水账式记录,转而提炼具有诊断价值的“标志性事件”,如本例中扁桃体表面灰白色疱疹的出现与消失。
2.讨论部分的升维思考
从个案延伸至群体特征,可参考我国罕见病住院患者占比0.51%的宏观数据,比喻为“沙漠中的绿洲”——稀少却意义重大。结合本例,需探讨病毒性支气管炎与罕见免疫缺陷疾病的鉴别点,例如是否存在胸膜性疼痛、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等“分水岭症状”。
3.结论的价值锚点
强调病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如反复发热患者需扩大检测范围(包括基因检测或自身抗体筛查),同时反思初始治疗方案(如网页4中激素使用的时机与撤药反应)。罕见病例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医学拼图”填补缺失片段,本例可能为不明原因发热的诊疗路径优化提供新线索。
从写作到发表的通关秘籍
投稿前需完成“四轮验证”:临床证据链完整性(如病理标本留存)、文献对比深度(至少引用3篇近五年类似病例)、伦理文件齐备性、期刊匹配度分析(优先选择开设“罕见病专栏”的期刊)。此外,可善用“数据可视化武器库”——将患者体温波动与治疗节点绘制为时间轴图表,使病程演变一目了然。据统计,含对比性图表的案例报告被引率提升27%,这种“一图胜千言”的策略能显著提升论文传播力。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框架,实际撰写需结合具体病例数据及最新文献拓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