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儿童用药十大误区:80%家长踩过的健康陷阱

时间:2025-06-11 11:39:3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生病在所难免,但高达80%的家长在用药时容易陷入误区,这些错误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威胁生命。儿童用药绝非“缩小版成人用药”,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健康的关键转折点。

误区一:按成人剂量减半用药

“吃半片总没问题”是常见的危险想法。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远低于成人。例如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剂量减半仍可能超过儿童耐受上限,导致肝损伤。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儿童专用制剂,并严格按体重或年龄计算剂量,必要时借助带刻度的喂药器。

误区二:随意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不是“万能消炎药”。普通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滥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破坏肠道菌群,甚至催生耐药性。医生强调,抗生素必须足疗程使用,擅自停药可能让细菌“死灰复燃”。

误区三:忽视药物副作用

“烧退了就万事大吉?”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具有延迟性。例如某些抗过敏药可能引起嗜睡,而激素类药物突然停用会导致反跳反应。家长需记录用药后孩子的精神状态、皮肤变化等细节,及时与医生沟通。

误区四:混合多种药物

“1+1未必大于1”。不同药物可能产生相互作用,例如退烧药与某些感冒药成分重叠,叠加使用会导致过量。像布洛芬与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用药前务必核对成分表,避免重复给药。

误区五:依赖退烧药

体温38.5℃以下通常无需退烧药,物理降温更安全。过度使用退烧药会掩盖病情,且退烧药间隔时间需严格遵循药物半衰期(如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6小时)。若服药后大量出汗,需及时补液以防脱水。

误区六:忽视药物过敏

皮疹、呼吸急促可能是过敏信号。青霉素等药物需提前做皮试,而中药注射液更易引发过敏反应。曾有案例显示,用果汁送服药物可能改变药效,甚至诱发过敏。

误区七:症状缓解就停药

“见好就收”是抗感染治疗的大忌。例如中耳炎需用药10-14天,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细菌残留。医生建议,即使症状消失,也应完成整个疗程。

误区八:用果汁或牛奶送药

果汁中的果酸可能破坏药物结构,牛奶中的钙会影响铁剂吸收。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送服,苦味药可搭配少量糖水,但需避开药物成分禁忌。

误区九:药物存放不当

彩色药片不是糖果!成人药物需锁在儿童无法触及的高处,糖浆类开封后需冷藏且1个月内用完。曾有幼儿误服降压药,因未及时洗胃导致心脏衰竭。

误区十:盲目相信偏方

“蜂蜜止咳”“酒精擦身”等偏方缺乏科学验证。例如1岁以下婴儿食用蜂蜜可能引发肉毒杆菌中毒,而酒精擦身会导致皮肤吸收中毒。

守护用药安全的黄金法则

  1. 医嘱是铁律:处方药绝不自行调整剂量,非处方药也需咨询药师。

  2. 说明书即地图:重点关注禁忌症、不良反应和保存条件。

  3. 记录用药日记: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和身体反应,就医时提供完整记录。

  4. 紧急情况预案:误服过量药物需立即催吐并送医,血液净化可能是救命关键。

孩子的健康如同一张白纸,每一次用药都像在白纸上作画——谨慎下笔,才能绘出安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