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86岁护士遭骂,背后真相是啥?

时间:2025-05-21 15:21:26

在当今社会,网络热搜往往能迅速聚焦公众的目光,引发广泛的讨论与思考。近日,一位86岁的护士被骂上热搜的事件,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让我们对职场中的代际差异、责任分配以及职业精神等诸多问题有了更深的思索。

这位86岁高龄仍坚守在护理岗位的护士,本应是受到敬重的对象。护士这个职业,无论年龄大小,都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护理事业,其间积累的丰富经验无疑是宝贵的财富。然而,此次却因一些网友的吐槽引发了争议,关键原因在于部分网友认为她坐在办公室,而让年轻人去“扛雷”。

深入剖析这一现象,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职场中的确存在不同的分工安排。在医疗领域,不同资历和身体状况的工作人员通常会被合理调配到不同的岗位。对于一位86岁的护士而言,或许她由于身体机能的限制,无法像年轻护士那样长时间地奔波在病房,从事高强度的护理工作。但她坐在办公室,并不意味着就脱离了工作核心。很有可能,她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在后台为整个护理团队提供指导、协调资源或者处理一些需要丰富阅历才能应对的复杂事务。就如同一个知识宝库,年轻护士们在遇到棘手问题时,能从她那里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从代际差异的角度来看,老一辈的工作者和年轻一代在工作观念上确实存在碰撞。老一代工作者成长于艰苦的环境,他们更强调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对于工作的执着往往体现在坚守岗位上。而年轻一代,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公平合理的分工和自身的职业成长空间。当看到老一辈在相对轻松的岗位上,而自己却在一线承担繁重任务时,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并不是对老一辈工作者的不尊重,而是对职业发展均衡性的诉求。

在责任分配方面,这是一个需要精细化管理的课题。医疗机构在安排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身体状况、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阶段。对于高龄护士,可以合理利用他们的经验优势,同时为年轻护士提供更多在实践中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比如,建立师徒制度,让高龄护士一对一地指导年轻护士,使年轻护士在传承经验的同时,也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这样既能避免出现一方觉得另一方在“坐享其成”的情况,又能促进整个护理团队的和谐发展。

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职业精神的内涵。职业精神不仅仅是拼搏在一线,也包括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价值。86岁的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是通过经验传承还是后勤保障,都是在为护理事业贡献力量。而年轻护士在一线面对病患,也是在践行自己的职业使命。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责任与担当,不能简单地用是否在一线工作来衡量其职业价值的高低。

对于这位86岁护士被骂上热搜的事件,我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遭受网络舆论攻击的案例,更是反映了职场中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在尊重老一辈工作者贡献的基础上,优化职场分工,促进代际沟通与合作,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工作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充满活力的职场环境,避免类似的争议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