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伤筋
时间:2024-12-20 17:11:19
伤筋或筋伤(injury of muscle and tendon),筋受暴力伤害、外邪侵袭所引起的各种损伤。骨伤科常见病证。筋是人体组织的名称,《内经》说:“诸筋者,皆属于节”。中医中筋的含义较广,包括骨关节周围的皮下组织、肌肉、肌腱、筋膜、关节囊、滑液囊、韧带、腱鞘、血管、周围神经、椎间盘纤维环、关节软骨等。隋代《诸病源候论》指出外伤可以伤筋,最严重的是筋绝,即筋断,导致“不得屈伸”的后果。唐代《外台秘要》列伤筋专目,与折骨、筋骨俱伤并列。明代《普济方》记载了治疗无创口筋断的手法。清代《医宗金鉴》对伤筋作出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如损伤肿痛消除后,筋急而转摇不甚便利,或筋纵而运动不甚自如时惟宜手法推拿,关节部位的骨折,用手法正骨的同时要筋骨并重、拔筋捺正等。
筋伤的病因可分为两种因素。外因有二:一是暴力,直接暴力、间接暴力都可引起筋伤,如跌仆、碾轧、举重、扭捩等;另外,某一局部活动过度,也可引起劳损伤筋。二是风、寒、湿邪侵袭,筋脉拘挛。内因指体质、年龄、解剖生理等人体内部因素造成筋伤。筋伤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按筋伤的程度和性质分类:①筋断裂伤。又可分成完全断裂和不完全断裂两种。②筋移位伤。筋的解剖位置发生变化,如筋出槽、筋出窝、筋翻等。③筋劳损伤。慢性积劳所致的筋粗、筋僵等。
筋伤的辨证诊断应通过望、闻、问、切及现代医学检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筋伤是一类疾病,相当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类疾病,因此诊断多用现代医学的病名。临床辨证要注意以下要点:①急性筋伤要注意性质和程度:急性筋伤多为筋断、筋离位和扭伤,尤以筋断为多见。筋断又要分辨完全断裂和不完全断裂。不完全筋断裂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偶能勉强地自主活动,被动活动并无异常;完全筋断裂则丧失活动能力或可查及异常活动。拍X线片可获得筋断与否的客观论据。②慢性筋伤要辨外邪性质和筋伤部位。
治疗伤筋的方法:有手法、药物、练功、针灸火罐、固定及手术等。
手法:治疗伤筋的手法称为理筋手法。常用的有推揉、拿捏、按捺、摩擦、点压、弹拨、屈伸、旋转、斜扳、击打等数十种。理筋手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散结、解痉止痛、通理筋络、整复骨缝、松解粘连、疏通经络、温经散寒、驱风除邪等诸多作用,通过手法和经穴的综合效应,起到治疗筋伤的功效。临床使用必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辨证选用不同的手法、选取不同的穴位和施术部位,灵活运用。在临床运用时要注意手法的禁忌症和慎用症,保证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见理筋手法)
药物:中药在筋伤治疗中较骨折、脱位等病应用更为广泛,可分成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药物使用时应依急性、慢性筋伤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治则。急性伤筋先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其方药可参照骨折;瘀肿消退、疼痛得减则宜舒筋活络,方如舒筋活血汤、大活络丹等;后期宜养气血、益肝肾、健筋骨,方如河车大造丸、补肾壮筋汤等。慢性伤筋多用活血舒筋温经止痛法。一般急性伤筋早中期常用的外用药为三色敷药、消瘀止痛药膏,症状较轻者也可用万花油等搽搓局部。后期及慢性伤筋,外用温经散寒、活血止痛药膏,如宝珍膏。中药熏洗或热敷结合手法也极常应用。
练功:恢复筋的柔韧刚劲的重要方法。通过练功防止筋络粘连,避免筋伤后遗症,加速愈合,缩短疗程,恢复功能。急性筋伤的练功参照骨折和关节脱位的练功方法。慢性伤筋则在增强全身体质及改善损伤局部功能两方面并重,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均可选用。练功的要点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与手法治疗和药物治疗相配合。
针灸火罐:能宣通气血、舒筋止痛,适用于扭伤及慢性伤筋。多在伤筋部位的附近取穴,并结合药物注射。常用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威灵仙注射液。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兴的疗法,既有针刺穴位的作用,又有药治的效果。躯干的骨突部或肌肉丰厚部位拔火罐能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若局部消毒后先用针或小刀点刺出血,则收效更佳,多用于肩背或腰臀部慢性伤筋。
固定:主要用于急性伤筋,急性伤筋不论完全筋断裂或部分筋断裂,还是筋离位,多须适当固定,应视损伤的程度和部位确定固定的方法和时间。
手术缝合或修补,则用于不宜其他治疗方法的筋完全断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