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肝外胆管损伤

时间:2024-12-13 17:33:05

创伤所致肝外胆管损伤,是肝门损伤的一部分。由于肝外胆管的部位较深,周围有较多重要的血管和器官,在外力的作用下单纯胆管损伤较少见,多数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肝脏、胰腺、胃、十二指肠等的损伤。由于伴发内出血引起的休克或胃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易掩盖胆管损伤的表现。一旦漏诊,会酿成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继发腹腔感染,危及生命,即便得到挽救,胆漏和胆道狭窄的处理也十分复杂。手术处理是根本。

病因学

肝外胆管损伤实际上以医源性损伤较为多见。其发生率约为0.3~0.5%,即大约在200~300次胆囊切除术中发生1次。胆管损伤一部分在手术当时即被发现而作了妥善处理,不幸的是另一部分在术后才被发现,引起严重并发症,造成处理困难,也影响了治疗效果。肝外胆管损伤绝大多数发生在胆囊切除术中,少数发生在施行复杂的胃大部切除术中切断和关闭十二指肠时误伤胆管,也可发生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切除乏特壶腹周围的十二指肠憩室时误伤胆总管。分析胆囊切除术时引起胆管损伤的原因:①手术操作失误,如术中突然发生大出血时盲目钳夹止血或大块缝扎止血;在切断胆囊管时过度牵拉胆囊,而将胆总管或肝总管误认为胆囊管予以切断结扎等等。②胆道系统解剖畸形,如胆囊管极短、缺如或其开口在右肝管等,术中若未能识别则可能造成损伤。③炎症严重,局部粘连紧密,解剖不清,术中如操作不慎也会引起误伤。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有时并无上述客观因素的存在,而是在普通的胆囊切除术中也发生了胆管损伤,这就需要从术者本身去查明原因了。

至于腹外伤引起的胆管损伤多数伴有大血管和邻近脏器的损伤。  

发病机理

受损的胆管可以完全断裂或部分缺损,也可仅被血管钳压榨或被缝扎因而出现胆漏发生炎症和纤维化,最后引起胆管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的胆管近端发生扩张,管壁增厚;远端管壁也可增厚,但管腔缩小甚至闭塞。胆管狭窄或闭塞后胆汁排出受阻,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郁积,如持续时间较长,肝细胞将受到不可逆性的损害;胆汁郁积亦可继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感染,引起胆管炎的反复发作,其结果将加重肝细胞的损害,引起肝硬化。在伴有胆外漏者,肝损害虽可较轻,但常可继发腹腔感染或胆汁经常大量丧失而引起消化和吸收方面的问题。  

临床表现

胆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的程度,狭窄的严重性和有无胆外漏。主要表现是胆瘘和/或梗阻性黄疸。患者在伤后或术后有多量胆汁从伤口流出,当胆汁流出减少后出现上腹部疼痛、发热和黄疸。也有在术后不久即出现逐渐加深的黄疸,伴随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和发热。    

诊断

诊断一般不难,有明显胆道梗阻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对诊断最有帮助,可以确定诊断和明确阻塞部位,有利于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如有外瘘存在,可通过瘘口作造影,但常无法显示胆道全貌。ERCP的诊断价值不如PTC大,一般不能很好显示梗阻近侧的胆管情况。  

治疗措施

腹部创伤所致肝外胆管损伤的处理取决于伤情,对损伤重、失血多的伤员应积极抗休克,同时迅速控制活动性出血,修复或切除损伤脏器。

复杂的胆道损伤可先安置“T”管引流,伤情稳定后再择期作胆道修复手术。

如伤情和条件允许以及医源性胆道损伤,可按下列原则处理:胆总管裂伤应先细心修除裂口边缘的无生机组织,在裂口近端或远端另作一切口,安置大小适当的“T”形管,使一臂通过裂口作为内支撑,再用细线缝合修补裂口。如裂伤超过周径一半以上或胆管已完全断裂,应予修整并在无张力的条件下用5-0尼龙丝或细丝线作对端吻合,并以与上面相同方法置入“T”管作为支撑。“T”管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倘吻合有张力,切忌勉强拉拢,低位裂口可与十二指肠吻合,高位裂口甚至位于左右肝管者可施行胆总管或肝管空肠Y形吻合。胆管重建能否成功有赖于熟练的操作技术、精细的清创手术,吻合口粘膜的操作技术、精细的清创手术,吻合口粘膜的准确对合以及无张力性吻合。胆囊裂伤或胆囊管断裂的简便和可靠处理是胆囊切除术。术后妥善的引流,是避免腹腔感染的重要措施。

治疗原则总结:

  1. 防治休克。抗生素治疗。

  2.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3. 诊断明确或有探查指征时,应尽快剖腹探查。修复损伤胆管,使胆汁顺利流入消化道。术式有胆囊切除或造瘘术,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胆管吻合“T”管引流术,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胆管远断端关闭、近端放管引流、二期手术修复。

  4. 术后营养维持和对症治疗。  

预防

胆管损伤的后果是严重的,所以预防其发生很重要。实际上医源性胆管损伤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手术时术者应集中注意力,操作要认真细致,并遵从一定的操作常规步骤,如在施行胆囊切除术时,先显露胆总管、肝总管和胆囊管,辨清三者关系后用丝线套住胆囊管,暂不将其切断。再从胆囊底部做逆行胆囊分离直达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这时才结扎切断胆囊管。如在分离胆囊管时上述三管关系分辨不清,可考虑作胆总管切开术,置入探杆,帮助确定各胆管的位置。也可作术中胆道造影来帮助定位。此外,分离胆囊时还应尽可能靠近胆囊壁剪切,遇有出血应细心止血,切忌大块缝扎止血,并时刻警惕有无胆管畸形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