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高血压脑病
时间:2024-12-11 16:22:52
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见于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太突发急骤升高,导致脑小动脉痉挛或脑血管调节功能失控,产生严重脑水肿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常先有血压突然升高、头痛、恶心、烦躁不安等症状,然后发生剧烈头痛、呕吐、心动过缓(个别亦可心动过快)、脉搏有力、呼吸困难、视力障碍、黑蒙、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有暂时性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等。
发病机理本病多见于急进型高血压病,尤其并发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也可见于急性肾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血管病和嗜铬细胞瘤病人,但少见于由主动脉缩窄或原发性醛固酮症所引起的高血压病人。缓进型高血压病,除非病人血压高达33.33/19.99kPa以上或伴有明显脑动脉硬化,很少发生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有两种学说:①脑血管过度调节或脑小动脉痉挛学说:动脉压极度增高,脑小动脉痉挛,使流入脑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导致脑缺血,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和破裂。②脑血管自动调节崩溃学说:即血压达到一定上限时,自动调节机理破坏,结果脑血流量增加,血浆渗出增高和发生毛细血管坏死,点状出血与脑水肿。
临床表现
急骤起病,病情发展非常迅速。肾功能损害者更容易发病。
动脉压升高:原来血压已高者,在起病前,再度增高,舒张压达16Kpa〔120mmHg〕以上,平均动脉压常在20.0~26.7kpa〔150~200mmHg〕之间。
颅内压增高:由脑水肿引起。患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痉挛并有火焰样出血和动脉痉挛以及绒毛状渗出物。
意识障碍:可表现为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错乱亦有发生。
癫痫发作:可为全身性局限性发作,有的出现癫痫连续状态。
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呼吸中枢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其它脑机能障碍的症状:如失语、偏瘫等。
头痛:常是高血压脑病的早期症状,多数为全头痛或额杭部疼痛明显,咳嗽、活动用力时头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当血压下降后头痛可得以缓解。
脑水肿症状为主:大多数病人具有头痛、抽搐和意识障碍三大特征,谓之为高血压脑病三联征。
辅助检查
检查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问诊材料考虑到最大可能的某种或某几种疾病后,首先加以检查以求尽快肯定或否定某些诊断,在明确头痛病因后,有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检查方法有:
1、眼底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性眼底,视网膜动脉痉挛甚至视网膜有出血、渗出物和视乳头水肿。
2、脑脊液检查:压力常显著增高,有少数红细胞或蛋白质轻度升高。
3、CT检查:如出现弥漫性慢波,提示脑组织水肿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鉴别诊断
根据高血压患者突发急骤的血压与颅内压升高的症状,诊断不难,需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鉴别。
(1)腰穿脑脊液呈血性改变可确定诊断;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高血压脑病一样,也可有突发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部分患者也可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极少出现偏瘫,且脑脊液呈均匀血性等特点,可与高血压病鉴别;
(3)颅内占位性病变:虽有严重头痛,但为缓慢出现,非突然发生,其他颅内压增高症状和局灶性神经体征亦是进行性加重血压虽可升高,但不及高血压脑病的显著增高
(4)如临床疑为颅内肿瘤,可通过脑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或CT等检查加以确诊
治疗
一、迅速降低血压可选用下列措施:
(一)硝普钠30~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以血压调节滴速。
(二)25%硫酸镁10ml,深部肌注或用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三)利血平1~2mg肌注,1~2次/d,本药起效慢而平稳,适于快速降压后,维持血压应用。
(四)酚妥拉明5~10mg,肌注或静注,亦可稀释后静滴。
(五)阿方那特50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开始每分钟侧血压一次,根据血压调节滴速(约2~3ml/分)。
(六)氯甲苯噻嗪(低压唑)200~300mg,15~30秒内静脉注完。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并可与连尿联合应用,以防钠、水潴留。
(七)溴化六甲双胺5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开始2分钟测血压一次,依血压调节滴速。
(八)汉防已甲素50mg用25%葡萄糖液20~40ml稀释后静注,2次/d。
二、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
三、控制癫痫。
四、病因治疗:
症状控制后,有肾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疗,妊娠毒血症者应引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