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报杂志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急性脓胸

时间:2024-12-09 17:07:46

一、病因
急性脓胸主要是由于胸膜腔的继发性感染所致。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肺部感染:约50%的急性脓胸继发于肺部炎性病变之后。肺脓肿可直接侵及胸膜或破溃产生急性脓胸。
(二)邻近组织化脓性病灶:纵隔脓肿、膈下脓肿或肝脓肿,致病菌经淋巴组织或直接穿破侵入胸膜腔,可形成单侧或双侧脓胸。
(三)胸部手术:术后脓胸多与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吻合口瘘合并发生。有较少一部分是由于术中污染或术后切口感染穿入胸腔所致。
(四)胸部创伤:胸部穿透伤后,由于弹片、衣服碎屑等异物可将致病菌带入胸膜腔,加之常有血胸,易形成化脓性感染。
(五)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可经血循环到达胸腔产生脓胸,此类多见于婴幼儿或体弱的病人。
(六)其他:如自发性气胸、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经反复穿刺或引流后并发感染;自发性食管破裂,纵隔畸胎瘤感染,穿入胸腔均可形成脓胸。
二、病理生理
胸膜腔感染细菌后,首先引起脏层和壁层胸膜充血、水肿、渗出,失去光泽及润滑性。渗出液中含多形核中性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初期为稀薄清液,逐渐因纤维蛋白增多,脓细胞形成外观混浊,终成脓液其量增加增快,使肺部受压发生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对侧,造成呼吸循环机能紊乱。如有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吻合口瘘则可形成张力性脓气胸,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纤维蛋白沉着于脏、壁层胸膜表面,形成纤维膜,初期质软而脆,随着脓液变稠,纤维膜逐渐机化,增厚、韧性增强,形成纤维板、固定并压迫肺组织,使肺膨胀受限。
胸膜腔感染广泛、面积扩大,发展累及整个胸膜则为全脓胸。若感染较为局限或引流不完全,周围形成粘连,使脓液局限于一定范围,即形成局限性或包裹性脓胸,常见部位在肺叶间、膈肌上方、胸膜腔后外侧部及纵隔面等部位的某一处或多处。它对肺组织和纵隔的推压不象全脓胸那样严重,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亦较全脓胸为轻。
在广泛使用抗菌素以前,脓胸的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及链球菌,以后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岁以下的幼儿脓胸属此类感染者达92%。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其脓胸多有混合感染,如厌氧菌感染,呈腐败脓性,脓液含坏死组织,具有恶臭气味。肺结核累及胸膜或有空洞破溃,可形成结核性脓胸。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常有胸痛、发热、呼吸急促、脉快、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如为肺炎后急性脓胸,多有肺炎后1~2周出现胸痛、持续高烧的病史。查体可见发热面容,有时不能平卧,患侧胸部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并有叩击痛,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有核左移。胸部X线检查因胸膜腔积液的量和部位不同表现各异。少量胸腔积液可见肋膈窦消失的模糊阴影;积液量多时可见肺组织受压萎陷,积液呈外高内低的弧形阴影;大量积液使患侧胸部呈一片均匀模糊阴影,纵隔向健侧移位;脓液局限于肺叶间,或位于肺与纵隔、横膈或胸壁之间时,局限性阴影不随体位改变而变动,边缘光滑,有时与肺不张不易鉴别。有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吻合口瘘者可见气液平面。
超声波检查可见积液反射波,能明确积液范围并可作出准确定位,有助于确定穿刺部位。
脓胸的确诊,必须做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并作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抗菌素敏感试验,依此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
四、治疗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排除脓液、全身支持治疗三个方面。
(一)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脉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二)排除脓液:是脓胸治疗的关键。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用穿刺及胸腔内注入抗菌素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年龄再大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膨胀,必须注意选用质地、口径合适的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有效。如脓液稠厚,需放置粗大的引流管,禁忌用导尿管引流脓液。
引流的正确部位为脓腔的最低处,一般为腋后线第7肋间,如为包裹性,引流前应在X线或超声下定好位。局麻下切除3~5厘米长一段肋骨,穿刺抽得脓汁后切开骨膜及壁层胸膜,以手指伸入脓腔确定部位合适后,置入引流管深约3cm为宜,紧密缝合引流管周围软组织及皮肤防止漏气。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随时调整胸引管;保证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多下地活动。每日记录引流量以资比较。如脓汁粘稠,可经引流管壁打洞向管腔内另置入一口径2~4毫米的细塑料管达脓腔内,每日经此管滴入2%灭滴灵液或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进行冲洗,既可使脓汁稀释便于引流又可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两周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测量脓腔,以后每周一次,待脓腔缩小至50毫升以下时即可剪断引流管改为开放引流,至脓腔缩到10毫升左右即可更换细管,逐步剪短直至完全愈合。
(三)全身支持治疗:应包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并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