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发展历程:《护理学报》原名《南方护理学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南方医科大学主办,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份护理学报。1995年7月正式创刊,当时名为《南方护理杂志》,小16开本,双月刊,48页,军内赠阅每年3000册;1999年2月以《南方护理学报》面世,自办发行加赠阅,年发行1.2万册;2000年改版为大16开本,双月刊,页码增至64页,邮发和自办发行相结合,年发行1.5万册;2002年页码增至80页,年发行2.1万册;2004年改双月刊为月刊,页码64页,年发行14万册;2005年页码增至96页,年发行18万册。栏目介绍:本刊辟有专家论坛、论著、研究生园地、调查研究、综述、临床护理、中医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循证护理、个案研究、药械护理、社区护理、国外护理、基层来稿、护理创新、学术争鸣、短篇报道、读者 作者 编者等栏目,并开辟以彩图和文字说明为主的医院介绍专栏,同时兼营广告业务,欢迎来电来函联系。国内数据库收录及获奖介绍:2001年被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2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2003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同年被国家科技部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征订信息:本刊为国际期刊标准大16开本,国内统一刊号:CN 44—1631/R,国际连续出版刊号:ISSN 1008-9969。每月20日出版,定价7元/册,全年84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46—200,国外发行代号:4831 BM。编辑部全年接受邮购,邮购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护理学报编辑部。
基于纵向临床特征,改进双相障碍分类
时间:2024-03-13 10:52:09
一项近期正式发表于Bipolar Disord.的综述中,Malhi等讨论了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诊断中的一系列问题。该综述所指出的问题不仅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双相障碍的诊断,也适用于更广泛的心境障碍的诊断。
具体而言,当前心境障碍的诊断依赖由大量非特异性症状构成的症状清单;这些症状可以出现在很多诊断中,其解读也存在很大的空间,最后形成了一个异质性很高的心境障碍患者群体。这些患者除了疾病分类学诊断相同,其他基本没什么相同的,包括病程、家族史、预后、治疗反应、遗传及神经生物学因素等。
针对上述困境,Malhi等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法:修订当前的疾病分类学系统,聚焦于与个体发育进程密切相关的症状群,而不是那些在成年患者中相对稳定的症状;这些对发育进程敏感的症状同时也反映了疾病发展的进程。作者认为,此举将有助于破局及提高诊断准确性。
我们认同发育视角的启发性,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只看横断面症状本身,再加上一双“慧眼”,就能改进心境障碍的诊断。已有充分的证据显示,我们需要从当前的双相障碍诊断结构中挖掘同质性更高的亚型。
例如,基于超过六十年的研究成果,研究者描述了三种临床特征不同的双相障碍亚型,它们分别对锂盐、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药治疗反应更好,且亚型之间存在重叠:
大量证据显示,对锂盐治疗的反应可以区分出一种双相障碍亚型,其特征为心境事件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清晰鲜明,症状可以完全缓解,有发作性心境障碍家族史,以及特有的遗传相关性。上述临床相是通过多变量分析确定的,然而事实上,克雷丕林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描述过。
此外,针对锂盐反应型(LiR)及锂盐无反应型(LiNR)双相障碍患者的后代进行的前瞻性纵向研究发现,这两个亚组的发育史及临床病程存在差异:
LiR患者后代的发育史正常,甚至展现出一定的天赋;LiNR患者的后代则表现出神经发育障碍的特征,如
预测这些高危后代日后罹患心境障碍的童年期临床前兆包括焦虑和
这些后代的心境障碍病程也与父母相一致,即LiR患者的后代表现为发作-缓解的特征,发作间期功能状态良好;LiNR患者的后代则表现为慢性或仅部分缓解的心境障碍,长期来看总体功能水平更低。
此外,受试者自我报告的躁狂症状并不能区分高风险后代(双相障碍患者的子女)和对照(健康父母的子女);事实上,对照报告的轻躁狂症状反而更多。然而,经临床评估确认的轻躁狂症状的确可以预测高危后代心境障碍的发生,而对照组中并没有发现有临床意义的轻躁狂症状。
总之,几十年来针对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亲属(包括子女)的纵向研究表明,双相障碍存在精神病理学、临床病程、预后、治疗反应、遗传及神经生物学特征轨迹有所不同的亚型;同一亚型的患者具有共同的遗传底色及病理生理学机制,并与其他亚型存在有意义的差异,而临床特征可能是这些亚型的指示物。至于对发育敏感的症状群,只有在详尽获取家族史及临床病程的背景下才具有临床意义。
如果识别双相障碍亚型临床特征(包括发育轨迹)的纵向证据得到应用,并被纳入常规临床实践,那么关于儿童双相障碍诊断效度的争论或可暂时告一段落。从儿童双相障碍相关争议中得到的教训之一是,仅凭横断面症状不足以得到稳定而准确的诊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此外,与其他医学领域一样,全面评估诊断构成中所有具有预测意义的临床信息,充分考虑他人提供的病史及家族史,对于准确诊断意义重大。
尽管结构化/半结构化访谈及症状检查表对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可能有用,但精神病学临床实践及研究要想取得进展,仍需选择性地关注那些精挑细选的具有特定临床特征的患者,这些患者可能代表着一个共同的亚型——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病程可预测,对某些药物反应尤佳。
文献索引:Duffy A, Grof P. Advancing clinical practice and discovery research through revised taxonomy: Case in point bipolar disorder diagnosis: Commentary on "The diagnosis of bipolar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polar Disord. 2024 Mar 7. doi: 10.1111/bdi.1341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453170.